本楼只提供个人看法,大家可根据内容讨论
我们错过了迈克尔-杰克逊的谢幕演出,索尼没有。它用6000万美元买下的彩排录影创造了目前为止近两亿美元的票房。它是这样做到的。
迈克尔-杰克逊身后的经济效益:索尼用6000万美元买下的彩排录影如今创造了目前为止近两亿美元的票房。
6月25日下午,AEG现场娱乐公司(AEG Live)封锁了史泰博体育中心,保安控制了所有出口,专人把电脑和录音录影设备放进了保险库,几个偷偷拍照的工作人员被当场开除。
前一天晚上,迈克尔-杰克逊还在这里为他18天后的伦敦演唱会“This is it”彩排。但就在几小时前,他因为心脏停搏突然死亡。
这个时候,摄像师提姆-帕特森(Tim Patterson)正开着一辆绿色雷克萨斯敞篷车飞驰在加利福尼亚5号州际公路上。他的后备箱里放着大约140小时这次演唱会彩排的录影,AEG要求他立即将其送到公司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办公室。
没人能看到流行音乐之王在舞台上的谢幕演出了,但AEG准备把它放到大银幕上。
录影中出现场景之一:迈克尔-杰克逊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演唱会日期
杰克逊死后一周,帕特森和同事在AEG的临时办公室里剪辑出一段97秒的短片,制作成10张DVD给主要的新闻媒体使用。接下来的两周,他们仍然埋首于这些芜杂的素材,直到7月中旬—这个临时办公室里挤进一拨又一拨的大人物,有20世纪福克斯的、环球的、派拉蒙的,以及索尼的。AEG给这140小时的素材打上5000万美元的价签,这四家在北美电影市场表现相当的公司都出了价。
交易很快就有了结果。7月17日那个周末,在与20世纪福克斯和环球进行了短暂的谈判之后,索尼以6000万美元再加上另付给AEG的500万美元剪辑费用胜出,索尼影业和索尼音乐将在全球发行“This is it”的电影和原声唱片。
尽管6500万美元只是一部中等成本电影的制作预算(还不算大概近3500万美元的拷贝制作和宣传预算),但考虑到这些素材的内容和成本,这个价格就相当惊人了。
AEG的初衷只是要拍一点幕后花絮,用作未来演唱会发行DVD时的附赠片花。这个项目的预算只有8万美元,大概相当于一个高级程序员的年薪。AEG在5月份才请来两位拍了二十几年广告的摄像师(帕特森是其中之一),从6月份开始,他们每人端着一台摄像机从两个机位进行拍摄,拍的内容没有剧本也没有场记。 “如果事先知道将会做成一部电影,我们会用9台或者12台摄像机,把每个角度的画面都拍摄下来。”帕特森说。
对索尼来说,这就像一场赌博。虽然在杰克逊去世后的一个月里,有1200万人次在YouTube上观看了《Thriller》,他的专辑CD销售和下载量达到900万,全球有10亿人观看了他的葬礼直播,但仅仅一场演唱会的幕后花絮,就算是迈克尔-杰克逊的,也并不能自动成为一部盈利的电影。
虽然这时候制作人员还没有最后确定“This is it” 更多地会是一部纪录片还是演唱会,但这两种电影都没什么吸金力。根据最权威的电影资讯网站之一The Numbers对1995年到2009年在北美发行的7000余部影片的分析报告,纪录片的平均北美票房约为216.3万美元,平均票房最高的探险电影大概是其30倍;演唱会电影的527.9万美元表现稍好一点,但也只相当于所有类型电影平均票房收入的1/4。
录影末尾场景:演唱会排演最后一天,迈克尔-杰克逊与工作人员动员,期待史上最伟大演唱会上演。导演玩笑:“祈祷大家千万不要受伤。”
档期也是个不利因素。当索尼获得“This is it”的全球发行权时,要把这部电影挤进最赚钱的暑期档显然已经不大可能。要赶秋季档期时间也很紧张,而且那时候的影院会排满准备冲刺奥斯卡的重量级制作,杰克逊突然去世所吸引的全球性关注也很可能已经沉寂下去。更何况,虽然杰克逊在2005年的娈童案中被宣告无罪,美国观众仍对他抱有褒贬不一的看法。
但索尼不怕这些。索尼影业制片部的联合总裁道格-贝尔格莱德(Doug Belgrad)说:“尽管在确定这桩交易前我们之中并没有人真正看到这些素材,但我们>>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直觉,它一定会成为一个大事件。”
想想演唱会电影“Miley Cyrus/Hanna Montana”仅仅凭着对8到13岁美国小孩的吸引,就能以600万美元的成本拿下6528万美元的票房,成为历史上北美票房最高的演唱会电影,谁敢说迈克?杰克逊的演唱会电影没有机会?千万不要小看粉丝的力量。
8月10日,索尼与AEG的交易获得洛杉矶高等法院批准。制作团队迅速从原来AEG的洛杉矶办公室里搬进索尼在卡尔佛城的片场,项目代号被定为“Industrial”。
4位剪切师和5位助理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轮流工作,他们需要在一个月里把2小时45分的版本剪成最后112分钟的电影。帕特森也是制作团队的一员,因为索尼买来的录影没有明确的日期和场次区分,只有他知道什么片段发生在哪一天,有哪些人参与。
十天后,索尼将首映时间确认在10月28日—这个档期紧挨着万圣节,同期上映的只有一些《电锯惊魂6》这样的低成本恐怖片,几乎没有谁能与杰克逊形成竞争之势。
问题是索尼只有不到70天的时间来完成电影的制作、发行和宣传了。如果它有更多的时间,或者一个能够参与宣传活动的电影主角,人们或许能在“This is it”上映前两个月就开始在影院或者电视上看到它的预告短片,看到杰克逊接受热门晚间脱口秀的采访,或是在发布会的闪光灯前摆出自己的招牌pose。但索尼只能自己来应付这一切。
9月10日,“迈克尔-杰克逊”出现在Facebook上,他很少上Facebook,只会报告自己生活里的“大事”:例如9月11日,欧普拉在脱口秀里谈起十几年前对他的采访;9月13日,MTV颁奖仪式上播放了他的电影预告片 他很快就有了1000万粉丝,明显很受欢迎。
Facebook、Twitter、MySpace等新媒体的大量应用为索尼节省了可观的宣传成本,它也没有在电视上播放多少预告片,而是把大部分宣传预算花在了公路旁的巨型广告牌和网站的横幅广告上。
索尼还确定了两个重要的市场策略:两周特别限时播放和提前一个月在线预售票。
它的算盘打得很仔细。按照惯例,一部电影的放映周期多在四周到六周。通过把“This is it”的播放周期限定在时间较短的两周,索尼人为地制造出紧迫感。这种“稀缺性”不仅让杰克逊的粉丝着急抢票,甚至让那些对杰克逊不那么着迷的观众也感觉到这是一部“必看”的电影。
一旦潜在的观众尽早涌向影院,创造出良好的首周末票房纪录和口碑,就可以对整个上映期间的票房甚至之后的DVD以及蓝光影碟发售产生正面影响。
而在线预售票的时间离此时只有差不多一个月,影片放映与杰克逊死亡的时间距离无形中被缩短,无论是媒体的关注,还是人们的感情都更有利于获得更好的预售成绩。
“限量”放映并不是用在什么电影上都能行得通,但索尼做到了。9月27日在线预售开始后的24小时内,“This is it”在美国数百场次的电影票就被一抢而光,Fandango和Movie Tickets两大电影票务网站80%的交易都属于这部电影。海外市场同样盛况空前,英国连锁电影院VUE预售首日售票3万张,创出单日预售票最高纪录,日本的单日售票金额超过100万美元。
一个月后,人们再度为流行之王疯狂—从10月28日开始,“This is it”连续9天成为当天的北美最高票房。截至11月8日,它的北美票房达到5785万美元。其在全球举办的25场首映式收获更为丰厚,到11月8日,北美以外的票房已经达到1.28亿美元。
哥伦比亚国际影片发行公司(索尼旗下子公司)负责中国区影片发行和市场推广的经理张苗从8月下旬开始筹划如何发行推广这部半路杀出来的电影。“今年引进电影比较多,档期本来就很密集。”再加上时间又短,他原本预计引进会很困难。
但张苗和他的团队最终成功完成了这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中影引进“This is it”,并在今年进口大片名额已满的情况下得到广电总局放行,影院也为之调整了早已排好的档期—这部电影最终比美国首映提前12个小时登陆中国,当天票房600万元,首映周票房2400万元,成为当周的中国票房冠军。
“This is it”上映的第五天,也就是其全球票房超过1亿美元的时候,索尼宣布取消原订的两周期限,不同地区的放映期将延长一至三周。同时被取消的,还有原订在圣诞节前发布电影DVD和蓝光的计划。
但索尼在电影首映同时就设立的DVD和蓝光碟预售网站仍然吸引着更多的点击。帕特森在9月中旬协助完成了“This is it”电影的剪辑之后,就开始录制更多“This is it”演唱会工作人员的访谈,以作为将在几个月后发布的DVD和蓝光碟的附赠花絮。而这些碟片,将成为索尼新的盈利机会。
Jing's
Not too passionate about this part, I'll pass文章出处在这里
http://ninok.blogbus.com/logs/51304268.htmlsony这个垃圾公司,在迈克杰克逊活着时对他极尽打压之能事,在他死后又用他来赚大钱,虚伪的双重标准的美国人!93年的娈童案是小布什为了转移民众对海湾战争的注意力而授意炮制的,打着民主自由旗号的美国更damndark,这年头好人难做~!